首页 7分钟理财正文

第四章 持续打胜仗的秘密:后续管理资产配置再平衡:下一轮繁荣的保证为什么我们要做资产再平衡

参考君 7分钟理财 2020-11-13 13 0 理财

      

资产配置再平衡:下一轮繁荣的保证

 

本书读到这里,如果你在每一章节的学习之后马上就行动起来,那么这时候你或许在想:投资理财这座大房子,我地基打好了,房子盖完了,装修家电都搞定了,也舒服入住一段时间了,接下来应该就可以坐下歇歇,享受生活,坐等市场帮我赚钱了吧?!

嗯,你想要坐等赚钱这个愿望是好的,不过,你也一定想赚得更多吧?那么你就需要资产配置再平衡策略来助你一臂之力了。

为什么我们要做资产再平衡

为了解决你做了一段时间理财之后,仍不知道盈利了如何落袋为安,和亏损了要不要低位补仓的问题,让资产定期回到配置的最优比例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是为了使风险得到管理,还能起到稳健增值的作用。所以说,不光要会买,还要会管理,不然的话,最后只能是“留不住”的“赚过”。一起来看看具体解释吧。

随着市场的波动,我们配置的各类资产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你遇到牛市行情,我们的股权类资产就会快速升值,而与此同时,由于债权资产收益的相对稳定,资产价格不会像股权类涨得那么快,于是,几类资产由于“步调不一致”,在整体配置中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的投资本金是100元,经过风险测评的结果,找到对应最优的资产配置比例是50%的股权+50%的债权,那么你用100元中的50元,买入了某股票型基金,用另外的50元,买了某债券型基金。

随后,你运气不错,遇到了一波大幅上涨的行情。股票型基金直接翻了一番,期初50元的股权类资产就变成了100元。但与此同时,另外50元的债券型基金,并没有明显的上涨。这时,你手中的总资产,就从100元变成了100(股权类)+50(债权类)=150元。

 

看到了么?最初50%+50%的资产配置比例,已经随着市场的上涨而出现了变化,变成了66.7%+33.3%(见图4-1),貌似跑偏了……

   

图4-1 资产配置比例变化图

这时,你就不能再继续优哉游哉地幻想着坐等赚钱了,而应该赶紧起身,撸起袖子把比例调整一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完成资产配置的再平衡。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只要把超出比例的股权类资产,比如持有的股票型基金,卖出一部分,买入债券型基金,将两者重新调整至各自50%的比例,那么资产配置的再平衡就完成了。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遇到熊市的时候,股权类资产的价格会迅速下跌,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会下降;而债权类资产,由于相对稳定,并未亏损或亏损不大,占比则被动升高。这时,就应该把债权类资产卖掉一部分,买入股权类,以将比例调回“最优解”的状态。

平衡风险和回报的诀窍

再平衡策略,可以为资产配置的投资者提供以下两种好处:

首先,从长期来看,投资股权类资产收益会较高,但价格波动性也大,如果做好了一个资产配置的组合而不进行任何管理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稳步上涨,我们的组合中会有越来越高的股票配置,同时组合波动率也就越来越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也就逐渐远离了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的初衷。所以,如果想要保持一个真正分散的投资组合,那么对其进行再平衡是后续管理必不可少的一步。

其次,每个人在投资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够准确地抓住市场的高点和低点,果断而理性地高位减仓、低位加仓,实现资产的快速升值。然而我们每次出手,往往都是不遂人愿——都是神奇而精准地买在高岗上,最后深套在低谷中……没错,预测市场,即使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讲都是困难的,更不必说我们这些每天忙于工作的普通人了。但在刚才资产配置再平衡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在市场上涨的时候,我们卖出的是股权的部分,也就是做到了高位减仓;而市场下跌时,我们卖出了债权部分,补入了股权,也就是低位加仓。那些过去看似困难而无法做到的低买高卖,可以通过资产配置再平衡策略来实现,进一步提升了投资组合的回报。

接下来我们引入一些历史数据,给大家看看资产配置再平衡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

我们在第1章里,曾经以2011年4月1日至2016年7月22日的市场数据为例,为大家做过测算,五年多的时间里,上证50指数从2126到2157,涨了1.45%。换句话说,如果不用资产配置,只是傻傻地在股市里追踪指数的话,你五年下来的总收益,只有1.45%;而只要简单做一个资产配置的组合,收益就可以提升到17.5%。如果再加以每两个月一次的动态再平衡策略,五年的时间里,总体收益率将达到35%,这与最初级的,将全部资金都投资在指数里,最终只有1.45%的收益相比,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见表4-1)。

表4-1 2011年4月~2016年7月,不同理财方式之收益对比

 

当然,收益提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看风险,如果获得高收益的同时,还承受着高的波动,那说明策略有效性也并不强。而从数据上来看,我们通过资产配置+定期再平衡策略所投资的组合,波动率仅为12%,而直接买指数的波动率是26%,高出了一倍还多。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配以定期的再平衡策略,在收益增加的同时,波动率也降低了。如此简单的操作就收到了“双丰收”的效果,是不是此处应该有掌声了?

当然,仅做到这些,并不能满足我们精益求精的目标。从既往的历史数据来看,中国市场上的大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表现是比市场要更好一些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再精选出一些优质基金进行投资,收益将会更上一层楼。比如,我们把上证50指数换成一只排名在前20%的基金,按照混合型基金总量1500只左右计算,也就是挑选一只排名在前300名的基金,同时进行每两个月一次的动态调整。那么刚才的组合表现,收益将可以从35%提升到97%,同时,波动率则从之前组合的12%,再次降低到了仅为9.7%。

“四季皆有风景”,靠再平衡能做到吗

既然再平衡的策略如此有效,那么应该多久“动”一次呢?我们建议大家从以下两个维度考量:时间和比例。

从时间维度来看,结合中国市场过去一贯的牛短熊长、趋势震荡的行情,我们通过大数据的量化测算,发现每两个月调整一次效果最好。也就是说,每两个月观察一次资产配置中各大类资产比例是否偏离,并适时卖出超占比资产,补入占比偏低资产。这种做法我们称之为被动再平衡策略。

除此之外,如果市场近期动荡较为明显,也可以跨越被动的时间维度,按照与标准配置偏离的百分比,设置再平衡的触发条件,比如当资产比例偏离超过20%时,主动进行一次再平衡。具体来说,对于最优资产配置模型是50%股权+50%债权的投资者来讲,如果市场在短期内发生大幅度的上涨,使得股权的占比达到了50%×(1+30%),即65%,那么,就应该对股权资产进行适当卖出,将比例调至最优比例。这种做法也叫主动再平衡策略。

 

总的来说,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再平衡策略,动态管理的目标都是帮助我们在“降低风险,增强收益”的资产配置核心原则下,将投资回报的“性价比”再次提升,如果能再配合一些好的产品助力,则更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最后我们也要建议大家,对于配置比例的适度偏离,无须过分紧张甚至盲目调整,要知道,每一次的卖出、买入,都意味着交易成本,而频繁的交易带来的成本提升,也会蚕食掉我们的部分收益。在控制成本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将日常现金流管理与资产配置再平衡结合起来,将手中不定期的现金结余,直接投资到比例稍微偏小的资产类别中,保证资金不被限制,同样可以积少成多地提升整体收益率。

第26天总结

市场永远是涨涨跌跌,琢磨不透。如果不及时进行管理,只是放任资金随波逐流,很有可能几年下来,经历一波行情而毫无收益。而资产配置再平衡,则是一场获取波段收益的“免费午餐”。通过定期对股权、债权、商品及另类资产的总体比例进行调整,就可以实现阶段性的“高位卖出、低位买入”,进而提升整体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