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利润的最后一步是什么?
到这里基本可以计算出一家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到底赚到了多少钱:“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汇兑损益=利润总额”;而“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企业净利润即是通常理解的企业所赚到的钱。
净利润(Net Profit):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缴纳了所得税以后公司的利润留存,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是一家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家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中国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一般在25%,所以有人说,那企业利润总额的75%也就应该是这家企业的净利润了。可是口算一下都知道,该企业的净利润显然不到它利润总额的75%,这又是怎么回事?莫非这家企业莫名其妙多缴了许多所得税不成?
其实不然,此25%非彼25%,这里的25%是应税所得的25%,而非利润总额的25%。利润总额是以会计准则为基础计算出来的,而应税所得是以税法为基础计算出来的,税法和会计准则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不小。
小张的公司请小红的公司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则广告。在利润表上,也就是按会计准则的标准来看,这笔广告支出应该被归为营业费用这一项;而税法却规定,当公司的广告支出超过营业收入的15%之后,超过的部分就不能在税前列支了。比如说,今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的小张就只能将1500万元的广告费列入营业费用支出,如果他实际上花费了2000万元的广告费,那么剩余的500万元虽然明明支出了,却不得不和利润总额一起变成缴纳税款的基数。因此,小张公司的应税所得要比利润总额多出500万元,这500万元也要按照25%的所得税率缴纳所得税。
这样就产生了净利润小于利润总额75%的情况。因此,用利润总额乘以75%并不能作为计算净利润的方法,要得到净利润,只能用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的方式得到。
应税所得(Taxable Income):根据税法规定所确认的收入总额与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即可扣除费用)的差额,又称为应税利润,是企业应纳所得税的计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