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悄然兴起

股票的悄然兴起

1800年,美国共有295家公司,但绝大多数仍掌握在私人手中,而非大众持有。当时人们对此存在争议:支持者们认为这种公司是一种民主的联盟形式,有助于社会利益最大化;反对者们认为这是一群不民主、龌龊且具有破坏性的自私的团体。

这是单个股票投资者沮丧的时期,虽然政府已经通过了有限责任的法案,投资者不必担心损失会超过其投资总额,但人们还是鲜有问津。在当时你很难找到朋友或者邻居,一起讨论热门的上市公司;现如今,这样的讨论随处可见。

在那时的报纸上,没有财经版,也没有财经杂志,更没有教你如何选择股票的书籍。实际上,也没有什么股票好选,只有十多家银行,两家保险商,两家煤气公司,一共就这些了。1815年3月的《纽约商业导报》上刊登了所有上市公司的名单,一共24只股票,到1818年共29只,到1830年也才31只。

股票最初的交易地点是在华尔街的一棵大梧桐树下,随后是在咖啡馆和租来的房间里。后来因为发生火灾,交易就转移到一个干草棚内继续进行。

人们无法想象那时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通常简称纽交所,NYSE)的交易情形,你可能需要一边玩着游戏,一边等待你的股票成交。交易进行得十分缓慢,买卖交易可能上午11:30下单,下午1:30才能成交。1830年3月16日,只有1/3的股票有换手,这创造了股票历史上成交量最低的纪录。相对于1995年日均3.38亿股的交易量而言,可谓天壤之别。

直到1835年,股票交易才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当时有121只股票在纽交所挂牌。整个国家当时致力于建设运河、高速路和桥梁,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为这些巨大的工程提供了资金。银行股也不再像20年前那样受到追捧,取而代之的是铁路股及其债券。当时,人们会不惜代价,买任何名字中带“铁路”字样的证券,甚至有人愿意以高得离谱的价格去购买铁路沿线的土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土地,人们就向银行借款,银行为这些铁路沿线的地产交易提供了大量的融资。农场主们弃农从商,转而变成地产大亨。

这是一个美国自生自灭的泡沫,如同英国1836年破灭的南海泡沫,股价和土地价格崩溃的速度和它们当初疯涨的速度来得一样快,投资者都急于变现。原本以为自己能成为富翁的投资者们,身陷无力偿还银行巨额债务的窘境。与此同时,银行的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存款人的存款,纷纷倒闭。于是乎,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以至于社会购买力剧降,金融体系处于崩溃边缘,史称1837年经济大恐慌。

美国(包括全世界各国)的经济总是在经历催生泡沫和泡沫破灭的循环。在催生阶段,就业率充分、薪金上涨,投机者们用其所有的收入、典当首饰向银行举债,尽其所能去购买股票、债券、土地。当泡沫破灭时,投机者咎由自取,民众趋于冷静。

股票市场在1853年和1857年还有两次大跌,当时著名的伊利铁路(Erie Railroad)公司的股价,从62美元下跌到11美元。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持有股票,并提供日常交易,这也许是这个市场最理想的情况。股票市场再一次的下跌是由欧洲人引起的,他们并没有吸取前次美国人的教训,而将大量资金投入美国市场。到1860年前,有一半的美国股票被海外投资人持有,主要是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