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资参考正文

读后感·《周期》

参考君 投资参考 2020-12-06 10 0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 巴菲特

这两天抽时间读了《周期》这本书,在这里做一些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一些体会的记录。


1

书如其名,整本书作者都在诠释一个概念——周期。作者用“钟摆”来形象的形容周期。钟摆的运动周期是以围绕一个中心进行的机械的,有规律的重复运动,而经济周期是经济、企业、市场等因素共同作用,自然发生的波动现象。因为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是人,而人的心理波动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行为往往是不理性的,所以经济周期往往没有规律可循,而波动也会更加剧烈。以前我理解的周期仅局限于经济周期和投资人的心理周期,殊不知周期是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经济活动参与主体中的。企业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政府对于经济的逆周期调控也是很常见的政策工具,信贷的松紧也存在着周期,甚至债券这类看似稳健的,波动性不大的金融工具也存在着周期。


2

投资成功的三个要素:激进买入、选择时机、操作技能。

这里我重点想要分析一下关于时机的选择。“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这是巴菲特老爷子应对周期时机选择的核心逻辑。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别人为什么恐惧,有多恐惧,有多少“别人”在恐惧,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几乎不可能掌握的信息。“别人”感到“恐惧”有没有道理呢?这个其实很难回答,如果别人的“恐惧”就是基于理性的,例如别人掌握着我所掌握不到的信息,或者有着比我有着对于宏观经济或者企业的基本面更深刻的洞察能力,那么我这个时候如果继续选择“贪婪”就未免就显得有点蠢了。而如果别人的“恐惧”是非理性的,例如因为各种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和核心资产崩盘而产生的极端悲观情绪,偏激的非理性影响了别人的判断,那么这个时候我选择“贪婪”恰恰是正当其时。别人有多“恐惧”呢?这恐怕也不好说。一个人如果在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时选择了卖出股票,难道就能说明他“恐惧”了吗?其实也未必,这可能就是他基于自己的投资哲学和逻辑做出的一次理性的止损,或者只是他别的地方需要变现而做出的一次正常套现行为。有多少人在“恐惧”呢?这就更不好判断了,因为我们的信息收集肯定是不全面和不完全客观的。人们往往会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这在行为金融学中被称为“信息收集偏差”。在自己对于经济悲观时,往往会更加关注那些同样看衰经济的信息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忽视那些和自己观点相左的论点。这就导致了我们在恐惧时可能会放大别人的“恐惧”,从而在还不该“贪婪”的时候选择“贪婪”,最后还是被割了韭菜。

我认为选择时机是最困难的,激进买入和操作技巧只是作为锦上添花。买对了时机,一切都变得容易起来了。看似简单的道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3

三大投资任务:识别周期现在的位置,评估周期将来的趋势和应对周期做好组合布局。

现在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顺周期使人们习惯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多人就此乐观的认为未来也应该会如此。书中一直在强调,周期有长有短,但是不会消失。长时间的经济上行并不意味着周期的消失,周期波动虽然会迟到,但是一定不会缺席。书里另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就是,人们的投资行为在顺周期时往往更加危险,因为人们在顺周期时会觉得未来一片光明,从而选择放弃对于高收益的追求和对风险的管理。中国的顺周期正在面临巨大挑战,越来越多被经济高速增长而掩盖的风险正在逐渐暴露。原来闭着眼睛就能获取10%的年化收益,现在也在逐渐被打破。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和中国金融的国际化,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正常”。刚兑的打破,P2P,信托甚至3A债券的暴雷,提醒着人们在做财富管理的时候应该更加关注风险的管理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收益。在应对将来可能的下行周期时,更应该管理风险,守住底线,成为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不是裸泳的那个人。


4

如果自己渴望能够在资本市场存活,投资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对于情绪的控制是重要的,要学会读懂市场的温度,读懂市场周期, 不可以做羊群里的羊。作者对周期的分析,包括了经济周期,企业盈利周期的分析,这些应该从更长的周期进行分析,目前看的更长远一些,努力分析基本面,而心理周期的波动分析是我们是否可以获取满意投资的关键,心理周期的波动才会使得价格更大幅度的偏离价格,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回报。投资是一个概率事件,但我们应该要提高自己的胜率,认真反省总结,让自己越走越远。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投资观念,拒绝随从,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