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上盆配盆宜选用椭圆形、长方形或圆形的颜色较深的紫砂陶盆或釉陶盆均可,与花色形成对比;若杜鹃造型为悬崖式,则宜选深千筒盆;若杜鹃根部造型成提根式,则可选用稍浅的椭圆形盆。杜鹃生长较缓慢,一般一年至两年换一次盆。翻盆常规方法是将植株土球倒出,除掉部分原土,修剪整理根系,重新填上新土,浇水即可。用这种方法换土,管理稍有不慎,植株就会死亡。养护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原因是:留在主干基部的老土团不但板结,而且干燥,植株上下供求关系失去平衡。当上盆重新浇透水后,水分很难渗入到土团中。即使浇了很多水,水都从新土层渗出,根团中间仍处干燥状态,(杜鹃是荫湿植物,且须根大部分被去掉),容易因失水而死亡。即使不死,生长也很微弱。还可以定盆换土,所谓“定盆换土”,就是把植株固定在盆里,不翻盆,不移动盆土,只用铁铲把盆土四周的部分旧土和老根、细密须根挖出,再填入新土。有二种方法:一是单边换土,一盆分二次二年完成。二是整盆换土,一年或二年换土一次。换土前一两天,浇透水一次,使盆土保持湿润状态。换土最好选在阴天或小雨前进行。最好用浅盆栽培。 用土应选择疏松肥沃的微酸性腐叶土。翻盆时去掉约三分之一的旧土,剪去少量老根,换上疏松的腐叶土或山泥。杜鹃换新盆时用瓦片盖住盆底孔,垫上三厘米厚煤渣作排水层,再填一层培养上,随后磕出植株,剔去旧土和朽根,保护细弱新根,植入新盆,在盆底放上少量鸡粪及豆饼作基肥,填土墩实。换盆后盆景应避强光,暂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可避免伤断根系感染,有利于再发新根,使植株较快复壮。空气干燥时可喷水保湿,四十八小时后用浸盆法浸一次透水,取出后正常养护。
盆土用PH值为四点五至六点五的疏松、通透性强、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可用山泥土五份、干苔藓两份、腐叶土两份、腐熟的农家肥一份配成。也可以用用肥沃而疏松的腐叶土或松林中的山土。盆栽也常用晒干、冻松的塘泥土或稻田土,掺拌适量沙土。北方养杜鹃,因自来水多微碱性,长期浇自来水会导致杜鹃死亡,要设法存留雨水或在水里加一点硫酸亚铁(黑矾),再浇之。也可在盆土中加一点细硫磺粉,使碱性下降,此法十分简单,按每立方米土壤可加零点三千克至零点六千克细硫磺粉,可将原来pH7.0降至5.7。
由于杜鹃花枝干比较脆弱,容易折断,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在生长季节若枝条出现一些断裂,可在伤口处抹上黄泥,外包塑料薄膜,很快就会愈合恢复。而杜鹃花老桩则要靠修剪成型,但对某些枝条也可进行适当蟠扎。为提高观赏性还可用生长多年、枝干较粗、形态优美的毛白杜鹃老桩做砧木,以品种优良的杜鹃花做接穗,用靠接或切接的方法进行嫁接。整形杜鹃一般依其树势,用棕丝蟠扎,时间选在春季枝干相对较软的时候。盆景杜鹃主要加工技法为修剪。修剪时,要注意弱枝弱剪,强枝强剪。整形一般花后修剪一次,以保证其树形。杜鹃攀扎一般在春季进行,生长期枝干相对柔软些,有利于攀扎造型。秋季,杜鹃可再进行一次修剪整形,以防止其在第二年春季开花,让其养坯,待成型后再开花 杜鹃盆景冬季修剪主要是删疏或短截过密枝、徒长枝、病弱枝等无助于造型的枝条。此外,春鹃在冬季已形成花蕾,适当疏去过多过密及瘦小软弱的花蕾,促使植株养分集中,也能延长花期。杜鹃主干可造成直干式、曲干式、斜干式、悬崖式、双干式、多干式、露根式、附石式、水旱式等多种形式的盆景,也可结合换盆换土逐步进行根部造型,使之成为连根式、提根式和附石式等。盆养杜鹃花以观花为目的,不讲究造型,听其自然生长,因此枝多而乱,不但有碍生长,且影响花的质量。为保持树形优美,应根据造型要求,进行必要的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促进生长,提高开花质量。杜鹃在每年开花后,最好将花蒂全部摘去,减少养分消耗。修枝在休眠期进行,剪去交叉枝、直立枝、倒枝、内向枝、对生枝等,以调整枝幅,显示优美树形。还可根据树桩的情况,逐渐去掉部分泥土,将根部提出土面,使其悬根露爪,古朴遒劲。

杜鹃花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要求有良好的通风。平时可放在光线明亮养护,夏季和初秋的高温季节要进行遮光,避免烈日暴晒,否则强光会灼伤叶片,但也不能过于荫蔽,以免植株徒长,影响开花,可放在阴棚下或树阴下养护。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雨季注意排水,空气干燥时可向植株及周围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防止叶片干枯。还可在盆土表面覆盖一层软草,以防烈日灼伤盆土表面的细须根。冬季要搬入温室养护,温度在设施十摄氏度左右。
杜鹃既怕旱又怕涝,因此浇水一定要谨慎。水温要与室温相同。浇水时,如能加点酸,则更有利于杜鹃生长。杜鹃喜湿润而忌水涝,盆栽后应在盆面铺盖苔薛,增加保湿能力。上盆后应放置在散射光强而又不直晒的地方。秋凉后可把与造型无关的枝条全部剪除。高温生长季节盆土应保持湿润,低温休眠季节要保潮,切忌干旱、积涝。环境湿度应保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避免干风燥热侵扰。夏季高温应遮阴,冬季应移到有直射光照处或室内越冬。北方冬季室温通常在十五摄氏度左右,会导致杜鹃花与叶齐发,造成大量叶芽与花芽争夺养分,导致花芽桔缩脱落。要避免这一情况发生,需及时除去花芽周围萌发的叶芽,一露头就用细竹针剔掉,可保证正常开花。花后很快续发新芽,并不影响植株生长复壮。由于不同种类的杜鹃对温度的要求各异,因而需区别对待。春鹃、夏鹃及毛鹃较耐寒,只要室温不低于零摄氏度,基本不会受冻害,而西鹃宜保证室温在二摄氏度以上方能安全越冬,若室温达不到,则需加温,如采取灯光、炉火等防寒措施,否则植株会出现叶片冻焦,以至冻死。杜鹃盆景越冬的最佳温度在八摄氏度至十摄氏度。杜鹃盆景冬季处于半休眠状态,水分吸收及叶面蒸发量相应减弱,因此浇水过勤、盆土太湿易导致烂根。所以,应每隔五天至七天,于中午用存放在室内的水(雪、雨水最好)浇透,并且平时宜将盆景置于阳光充足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