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庄观的事,随着镇元子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而愉快的结束。事情的确是结束了,可有一个问题,显现出来,唐僧取经团队的内部问题。
唐僧取经团队是否和谐呢?是否团结一致呢?在“偷吃人参果”一事上,已经露出了端倪。
原著说:“八戒道:‘我老实,不晓得,不曾见。’……三藏道:‘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行者见师父说得有理,他就实说道:‘师父,不干我事,是八戒隔壁听见那两个道童吃甚么人参果,他想一个儿尝新,着老孙去打了三个,我兄弟各人吃了一个。如今吃也吃了,待要怎么?’明月道:‘偷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倒转胡嚷。”
这几句话,作者一笔带过。虽然孙悟空没有反驳什么,可这问题很严重。一个人参果,引起了取经团队两位重要成员之间的不信任。都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有难了,不能一致对外,却埋怨起来,此是一个团队致命的弱点。
弱点暴露了,这五庄观是修道之地,自然没有什么危险。可接下来,白骨精利用了这一点。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三打白骨精,造成唐僧敢走孙悟空的主要原因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不团结与不信任。
白骨精变成美貌女子,骗了猪八戒,骗的是猪八戒的凡心、猪八戒的色心。
原著说:“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
此时的猪八戒眼里只有这美丽的女子,满脑子只有欲望,没有其他。接下来,孙悟空打死了这个美丽的女子。猪八戒燃烧起来的凡心、色心被一盆冷水扑灭。如此一来,猪八戒对孙悟空充满了憎恨。
唐僧呢?唐僧被那女子满篮子的食物迷住了。此时的他,内心只有食物。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唐僧被孙悟空一番话打动,可经不住猪八戒的挑拨,经不起自己内心对孙悟空的成见。
接下来,二打、三打白骨精,都是不信任造成的。
团队的不信任,团队成员的不团结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是精英的被迫退出,是事业的前功尽弃,是团队可能马上面临解散的危险。唐僧把悟空撵走,结果马上掉进了妖精窝。
唐僧为何不相信孙悟空?为何只相信猪八戒?这不是谁是卧底,谁忠诚不忠诚的问题,这是领头人愚昧的问题。
孙悟空说过这样一句话:“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话说到这份上了,唐僧和猪八戒还是不依不饶,这足以说明唐僧的迂腐和缺乏领导力。作为一个领头人,最起码的分辨力都没有,对下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何谈去领导这支队伍呢?
“三打白骨精”,只要不傻,一看变成看出其中的问题。作者写这么浅显易懂的东西做什么?有两点原因:
1:剧情需要,这是一难,目的是让取经团队能吸取教训,以后要团结一致,不要窝里斗。
2:还是那句老话—讽刺明朝当权者。
我们来看明朝当时的皇帝,能力有,可是昏庸,奸臣就像挑拨事端的猪八戒,忠臣就像被冤枉的孙悟空。“白骨精”的变化好比奸臣的花言巧语,道理很简单,皇帝却不能识破;忠臣磨破嘴皮子,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正义。皇帝呢?视而不见,视忠臣如奸臣,视奸臣如忠臣。这样的皇帝能带领群臣治理好国家吗?肯定不能。
其实,不只是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碰到类似的事。比如某个骗局,其实很简单,可这骗局却骗了很多人,为何?因为利益遮住了部分人的双眼,他们眼中只有骗局中的利益,没有考虑事情本身是否值得去相信。
打个比方:传销。很多人迷失在传销的骗局中,最近几年,有传销打着一年或是几年获利1000多万的幌子骗人。这骗术够低了吧?可还是有很多人被迷惑。这些人与小说里的唐僧和猪八戒一样,被眼前的利益欺骗,典型的被别人卖了还给人家数钱。
假如你是领头人,千万不要像唐僧一样,被白骨精迷惑,然后把最值得依赖的人撵走。
假如你遇到某个如同“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千万要小心,不要上当受骗。
……
深度解读《西游记》进行中,请继续关注。
欢迎订阅“评阅历史”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