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小知识正文

专治小儿病的外治方

参考君 生活小知识 2020-02-07 12 0

 

孩子若是生病,总是让家长们担心不已,在此整理了一些小儿疾病的外治方,以供家长们参考。
1.小儿脐炎
取车前子适量,洗净焙干,研成极细粉。先用生理盐水将脐部洗净,清理创面后将车前子粉撒于脐上,以药粉覆盖创面为宜,并用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最少一次,最多二次可愈。
2.小儿遗尿
丁香、肉桂、五倍子、五味子、补骨脂各3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法:取本散5~8克,用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换药一次。本方温肾益气、固涩止遗。对小儿遗尿,证属肾气不固者用之,一般5~10天可痊愈。
3.小儿尿路感染
取苦参、土牛膝各15克,土茯苓30克,黄柏、蛇床子各10克,枯矾6克,加水适量,水煎,每日1剂,坐浴2次。有消炎杀菌之效,一般3~5天基本可愈,为巩固疗效,再坐浴3~5次。
4.小儿疳积
取桃仁、杏仁、生山栀各等分,晒干研细末,加少量冰片、樟脑,贮藏备用。用时取药末15~20克,用鸡蛋清调伴成糊状,干湿适宜,敷于双侧內关穴上,用纱布包扎,24小时取下。每次间隔2天,一般一次见效,最多不超过3次可愈。
5.小儿厌食症
取炒神曲、炒麦芽、焦三仙各10克,炒莱菔子6克,炒鸡内金5克。将上药研为细末,加淀粉3克装瓶备用。
临床随症加减:乳食停滞者加陈皮6克,酒大黄5克;脾湿困脾加白扁豆10克,薏苡仁10克,脾胃虚弱加党参10克,山药10克,白术10克;先天不足加党参10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恶心呕吐加姜半夏、藿香、枳壳各6克;大便稀行加苍术10克,诃子6克。 用法:取5克药末,用白开水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患儿肚脐中,外以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如不愈,隔1周再敷一个疗程,至痊愈。本外敷法有消食和胃、散瘀化积、理气化痰、补中健脾的功效。(本方药名为消化散)
6.小儿溃疡性口炎
取新鲜鸡蛋煮沸15分钟后,取出蛋黄捣碎,置锅内,文火加热不断翻炒,水分蒸发后再用武文火炒至出蛋黄油,过滤装瓶备用。每次0.3毫升,外涂溃疡面,每日2~3次,3天1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可痊愈。
7.小儿腹泻
取干姜20克,车前子30克,丁香10克,肉桂20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2~4克,纳入脐中,外用加热后的伤湿止痛膏,每日换药1次。有温散寒湿、理气止泻之功。一般1次见效,2~3次可愈。
8.小儿夜啼
取理中丸1丸,用法:用水调成糊状,用适量药糊敷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晩睡前换药1次。小儿夜啼则“胃不和则卧不安”。 凡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引起的夜啼均可用之。
9.小儿腹胀
取木香6克,鸡內金、陈皮各3克。共研细末,放入纱布袋中,备用。用时将药袋置于脐中,用绷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有理气、化积、消胀之功。一般1~2次可愈。
10.小儿咳嗽(支气管炎)
取金匮肾气丸1粒,用水调成膏状,贴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日或2日换药一次。有温肾暖脾之功,又可加强补脾肾之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者,证属脾肾阳虚者使用最为适宜。
来源:家庭中医药杂志